社会工作基础知识——人类行为分类与特点
1312024-09-07
【考社区岗位,下面这些建议看看】 |
1.行为分类
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,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。本能行为来自遗传,是人类不需要学习就可以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,如吮吸、爬行等。习得行为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,也可以叫学习行为,如工作、交往等。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先天本能加上后天学习所产生的。
根据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,可以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。亲社会行为指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,包括助人、遵守社会规范、友善、公共参与等。其中那些不求任何精神和物质回报的助人行为也被称为利他行为。反社会行为是一种攻击他人或社会的有消极作用的行为,如暴力行为、侵犯或攻击行为、伤害他人和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等。
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,可将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。正常行为是指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。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的行为。因为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是相对的,所以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区分也具有相对性。
2.行为特点:适应性、多样性、发展性、可控性、整合性。
【更多内容】请关注专职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专业基础知识考点教材(点此进入)